三狀元入局五日,職事官入局,局中以職事官名申台部,十日後正謝。
正謝日系太史台擇日,亦謂之門謝禮。用箋表皇帝及東宮,牒表隔日計會, ト門通進。表中
止用三狀元名銜,正特奏同日而謝。是日亦由和
寧門而入,在常朝殿門外北面天顏,贊者引唱,
躬拜,再拜而退。門外有立仗馬及衛士等,衛士
唱喏畢,馬退,士人方列班而拜,拜君之門而
已。
越二日,拜黃甲于貢院。
黃甲者,由省中降下。唱名既畢,省中以其
所升甲之人附於甲末,用黃紙以書之,故謂之
「黃甲」。是日,貢院設香案于廷下,狀元引五甲
內士人拜香案,禮部亦遣官來贊導,置黃于案
上,望闕拜。拜畢,士人列兩廊,四十以上東
廊,四十以下西廊。其日擇一人最年高者上堂,
大魁拜之,年高者答拜。又擇一人最少者上堂,
拜大魁,大魁亦答拜而退。吏人以紙筆請各書姓
名,依黃甲排次,匠者鐫于題名石。是日謂之敘
同年、拜黃甲也,特奏不得與焉。
越四五日,鄉人之官于朝者為鄉會,以待鄉中之新第者。
越三日,赴國子監謁謝先聖先師,祭。前三日狀元點差職事官十四員。
臨禮官彈壓職事之不恭者。
奉禮官跪于先聖先師座前,奉幣,進之於獻
官,太官酌酒以進之於上三獻官。
太祝讀祝。
分獻官十員,分獻于十哲及兩廊賢人,一人
分獻五位,每位皆三拜。笏興伏拜起,皆贊者
導之。禮畢而班退,贊者皆太常寺差來。
越三日,局中職事官下湖運司,做二大舟,局中連三狀元凡七八十人,分坐 于兩舟。酒數行,借張侯之真珠園散步,侯家亦有饋焉,其例也。薄暮艤舟于玉 壺園而竟席。
書鋪告示,越十日,引正奏名黃甲士人射。
上自按試于講武殿。
次日,賜聞喜宴于貢院。齊而後,押宴官率官屬及進士列拜于廷下,面闕設 香案,侍從及貼職官皆與焉。凡拜五,舞蹈,其節有四,共十拜也。拜訖,正奏 各坐于東廊,特奏各坐于西廊,立亦如之。
小黑桌子 坐則青墊 果子人各四器
望果一器 望花一朵 醯醢列於前
初坐,先斟酒,三行,不下食。第三酌下鮮一碟,第四、第五皆有食以配 酒,五行而中歇。
人賜宮花四朵,簪于幞頭上(花以羅帛為之),從人下吏皆得賜花。又有例 賜冰,再坐,分與士人又到班亭下,再拜謝花,簪而謝之,兼坐帶花,又四杯, 而竟席前筵(羊牛體、七寶頭羹,並皆奇品)。
初坐則以銀台盞酌,再坐則易以銀卮。
共九行,而飯則粟米為之,畢宴,不用謝恩。退皆簪花乘馬而歸,都人皆避, 以赴御宴回也。
次日,局中自用錢作期集所會,遵前例也,亦七杯,正奏名皆赴焉。亦就貢 院為之。
越十日集注。
是日天拂曉,袍笏書鋪引入部。前數日,部
中先榜于闕亭,書鋪錄示新第人,先擇其願授者
而書于笏。及入部,郎中坐庭中,以殿榜資次而
呼前。廷上唱曰:「某人官人上階。」揖問曰:
「願受甚處闕?」對,郎中視簿,合受則揖。廡下
書簿中某人願授某州某官闕而退。三狀元皆送
闕,不與集注。
告敕一道 印紙一軸
信符一道 門謝關子一道
常例皆賜御寫經書一軸,或賜御制詩一首(臨安府鐫碑表裝,賜宴時,以分 賜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