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造墨。所有塵埃眾多極微性非一處。其聚集物非一事故。亦非異性。由總集故。此由無有別別斷割之理。如是應知。諸佛世尊於法界中煩惱障盡。非一處性。亦非異性。此即兼述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聚性。及是聚性其喻亦同。如來說為非是聚性。是故說為極微聚者。此顯何義。若其聚物是其一者。不應名此為極微聚。又復若是一界者。亦不應言三千大千世界。由此故雲。此即是其有聚執也。此即如來說為非執。不為聚執故。由其妄執是故說為聚執。欲明異此余悉應無無上正智。復有何因。諸凡愚類于實無聚而執耶。為除斯難。而雲其聚執者。但俗論說有如是等。此何所明。頌曰。
不了但俗言 諸凡愚妄執
妙生諸有說雲。如來宣說我見等者。此明何義。頌曰。
斷我法二種 非證覺無故
言我法二種體是無故。此兩雖言得斷。而亦不證菩提。是誰之斷而能獲耶。答由二見之斷。彼二之見是所除故。頌曰。
是故見無見 無境虛妄執
由此故知我體是無。諸有我見如來說為非見。以無境故。意道所有我境元來是無。文雲故名我見者。明虛妄分別有也。如是于無我理顯見無見性已。亦是顯其於法見無見性。是故文雲。于一切法應如是知等。然其法想亦是非相性故。猶如我見。復有何意。此之我法二見說為非見性耶。答曰。
由此是細障 如是知故斷
是所顯義。此之我法二見。是其見取。此謂細障。由於二事如是正知非見性故。方能除斷。經雲應如是知。應如是見。應如是解者。此文說頌曰。
由得二種智 及定彼方除
謂以復俗勝義智。及以此二所依之定。方除彼障。又論差別之福何所顯耶。答頌曰。
陳福明化身 非無無盡福
如來雖復任運廣為化用。然彼化身宣說正法。即是無漏之福。便成無有盡期。雲何正說等者。此意為顯如來不自言我是化身。頌曰。
諸佛說法時 不言身是化
由不自言故 是其真實說
此何所陳。欲明如來雖為眾生宣揚法化。而不自說我是化身。由作如是不正說故。為此名彼以為正說。意道若異此者。于彼所化諸眾生輩不生極敬。斯乃為利多眾生事。復是無法可說故。若言如來為多化身無盡說法。如何彼復說有涅槃耶。為釋此疑說伽他曰。
如來涅槃證 非造亦不殊
非諸如來所證圓寂是其造作。有為自性望其造作復不是異。雖現涅槃而是其化。示同生死利益有情。欲顯如來無住涅槃。生死涅槃兩皆不住故。復有何因。示同生死而不住于生死因緣事耶。答頌曰。
一切有為法 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 應作如是觀
此集造有九 以正智觀故
由以星等九事為同法喻。喻九種正智而觀于境。何謂九觀。應知即是九種所觀之事。何謂所觀。頌曰。
見相及與識 居處身受用
過去並現存 未至詳觀察
此中應觀見如星宿。謂是心法正智日明。亦既出已光全滅故。應觀所緣境相。如翳目人睹發團等。是妄現故。應觀其識猶若於燈。此能依見由愛膩力而得生故。應觀居處猶如於幻。即器世間有多奇質。性不實故。應觀其身譬如露渧。暫時住故。觀所受用猶若水泡。其受用性是三事合所生性故。應觀過去所有集造同於夢境。但唯念性故。應觀現在事同於電。疾滅性故。應觀未至體若重雲。阿賴耶識在種子位。體能攝藏諸種子故。
作斯九種觀察之時。有何利益。獲何勝智。頌曰。
由觀察相故 受用及遷流
于有為事中 獲無垢自在
此義雲何。觀有為法有其三種。一由觀見境識故。即是觀察集造有為之相。二由觀器界身及所用故。即是觀其受用。於此由彼所受用也。三由觀三世差別轉故。即是觀其遷流不住。由此觀故便能于諸有為法中。獲無障礙隨意自在。為此縱居生死塵勞不染。其智設證圓寂灰燼。寧味其悲。頌曰。
由斯諸佛希有法 陀羅尼句義深邃
從尊決已義廣開 獲福令生速清凈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卷下